查看原文
其他

一文读懂血常规报告单

张仲林
2024-11-20

来源/药圈网(wwwyaoqnet)


血常规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随着检验现代化、自动化的发展,现在的血常规检验是由机器检测完成的。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诊断参考价值,许多患者在病因不明时可以做血常规检查对其进行辅助诊断。血常规也是执业药师考试内容。
先看下报告单



白细胞计数(WBC)

外周血白细胞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三大类,其中粒细胞又分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是测定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参考值

成人:(4~10)×109/L。

儿童:(5~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临床意义1.白细胞增多

(1)生理性  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新生儿和婴儿高于成人。

(2)病理性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坏死、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物的急性中毒,应用某些升白细胞的化学药物也会促使白细胞增高。

2.白细胞减少

(1)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2)用药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  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等。

(4)其他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

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因素较多,必要时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指标综合判断。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分类计数是将血液制成涂片后进行分类,并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不同因素可导致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发生变化,因此,白细胞分类计数变化,比白细胞总数更能反映机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

参考值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7.0)×109/L, 百分数50%~70%。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2~0.5)×109/L,百分数0.5%~5%。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0.1)×109/L,百分数0%~1%。

淋巴细胞绝对值(0.8~4.0)×109/L,百分数20%~40%。

单核细胞绝对值(0.12~0.8)×109/L,百分数3%~8%。


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增多

(1)急性感染或化脓性感染  包括局部感染(脓肿、疖肿、扁桃体炎、阑尾炎、中耳炎等);全身感染(肺炎、丹毒、败血症、猩红热、白喉、急性风湿热)。轻度感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可增多;中度感染计数可>10.0×109/L;重度感染计数可>20.0 ×109/L,并伴明显的核左移。

(2)中毒  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代谓扣陛酸中毒、早期汞中毒、铅中毒,或催眠药、有机磷中毒。

(3)出血和其他疾病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手术后、恶性肿瘤、粒细胞白血病、严重组织损伤、心肌梗死和血管栓塞等。

(4)生理性参见“白细胞增多”。

2.中性粒细胞减少

(1)疾病伤寒、副伤寒、疟疾、布氏杆菌病、某些病毒感染(如乙肝、麻疹、流感)、血液病、过敏性休克、再生障碍性贫血、高度恶病质、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中毒损伤重金属或有机物中毒、放射线损伤等。

(3)用药  抗肿瘤药、苯二氮革类镇静药、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抗癫痫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精神病药、部分非甾体抗炎药等。


【嗜酸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过敏性疾病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血清病、过敏性肺炎等。

(2)皮肤病与寄生虫病  牛皮癣、湿疹、天疱疮、疱疹样皮炎、真菌性皮肤病、肺吸虫病、钩虫病、包囊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绦虫病等。

(3)血液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1)疾病或创伤  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严重烧伤等。

(2)用药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嗜碱性粒细胞】

1.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1)疾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常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或淋巴网细胞瘤、红细胞增多症、罕见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或转移癌等。

(2)创伤及中毒  脾切除术后;铅中毒、铋中毒,以及注射疫苗等。

2.嗜碱性粒细胞减少

(1)疾病速发性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2)用药见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过量及应激反应等。


【淋巴细胞】

1.淋巴细胞增多

(1)传染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结核及其他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2)血液病  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等,可引起淋巴细胞计数绝对性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也可引起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性增多。此外,也可见于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期。

2.淋巴细胞减少

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等。此外,各种原因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时,淋巴细胞也可相对减少。


【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增多可见于

(1)传染病或寄生虫病  如结核、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疟疾、黑热病。

(2)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

(3)其他疾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其作为呼吸载体,能在携带和释放氧气至全身各个组织同时,运输二氧化碳,协同调节维持酸碱平衡和免疫黏附作用。红细胞计数是诊断贫血的主要指标之一。

参考值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临床意义1.红细胞增多

(1)相对性增多  

见于:严重呕吐、腹泻、排尿过多、休克、多汗、大面积烧伤,由于大量失水,血浆量减少,血液浓缩,使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浓度相应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

(2)绝对性增多  

见于:①生理性增多,如机体缺氧和高原生活、胎儿、新生儿、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骨髓释放红细胞速度加快等;②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山病和肿瘤(肾癌、肾上腺肿瘤)患者;③真性红细胞增多,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1012/L。

2.红细胞减少

(1)造血物质缺乏  由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而引起,如慢性胃肠道疾病、酗酒、偏食等,引起铁、叶酸、维生素等造血物质不足,或蛋白质、铜、维生素C不足均可致贫血。

(2)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原发性或由药物、放射线等多种理化因素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癌症骨转移等,可抑制正常造血功能。

(3)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  如先天失血或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急慢性失血性贫血、出血等。

(4)继发性贫血如各种炎症、结缔组织病、内分泌病等。




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承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参考值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80~190g/L。


临床意义


测定血红蛋白量减少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但不能确定贫血的类型,需结合其他检测指标综合分析。

1.血红蛋白增多

(1)疾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以及某些肿瘤如肾癌等。

(2)创伤  大量失水、严重烧伤等。


2.血红蛋白减少

(1)出血血红蛋白量减少的程度与红细胞相同,见于大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急、慢性。肾炎所致的出血等。

(2)其他疾病血红蛋白量减少的程度比红细胞严重,见于缺铁性贫血,是由慢性反复出血所引起,如胃溃疡病、胃肠肿瘤、妇女月经过多、痔疮出血等;红细胞减少的程度比血红蛋白量严重,见于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如缺乏维生素B12、叶酸的营养不良性贫血及慢性肝病所致的贫血等。




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主要作用有:①对毛细血管的营养和支持作用;②通过黏附、聚集与释放反应,在伤口处形成白色血栓而止血;③产生多种血小板因子,参与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而进一步止血;④释放血小板收缩蛋白使纤维蛋白网发生退缩,促进血液凝固。血小板在一日内的不同时间可相差6%~10%。

参考值

(100~300)×109/L。


临床意义1.血小板减少

(1)血小板生成减少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急性白血病、骨髓转移瘤、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瘤、巨大血管瘤、全身性红斑狼疮、恶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2)血小板破坏过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体外循环等。

(3)血小板分布异常脾肿大、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稀释。

(4)其他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出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症、某些感染(如伤寒、黑热病、麻疹、出血热多尿期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粟粒性结核和败血症)、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坏血病、阻塞性黄疸、过敏性紫癜等。

(5)用药药物中毒或过敏。如甲砜霉素有骨髓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定、阿司匹林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应用某些抗肿瘤药、抗生素、细胞毒性药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等。


2.血小板增多

(1)创伤  急性失血性贫血,脾摘除术后、骨折、出血后,可见一过性血小板增多。

(2)其他疾病  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病、类白血病反应、霍奇金病、恶性肿瘤早期、溃疡性结肠炎等。



红细胞沉降率(ESR)

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F、在单位时问内的沉降距离,简称血称。红细胞的密度大于血浆密度,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产生自然向下的沉降力。一般说来,除一些生理性因素外,凡体内有感染或坏死组织的情况,血沉就可加快,提示有病变的存在。血沉是传统且应用较广的指标,用于诊断疾病虽然缺乏特异性,但操作简便,具有动态观察病情疗效的实用价值。

参考值

魏氏(Westergren)法:

男性:0~15mm/h;

女性:0~20mm/h。


临床意义血沉增快

1.生理性增快

见于女性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至分娩后3周内)。

2.病理性增快

(1)炎症风湿热、结核病、急性细菌性感染所致的炎症等。

(2)组织损伤及坏死如手术、创伤、心肌梗死等。

(3)恶性肿瘤迅速增长的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则血沉多正常。

(4)各种原因造成的高球蛋白血症  如多发性骨髓瘤、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炎、贫血、高胆固醇血症。


1.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痒疹妙手回春效,胃病痊愈饭菜香
2.张仲林登上南方农村报、潮州日报

3.《黄帝内经》之“饮食有节”探微

4.牙痛得效方治牙痛之验证

5.镇衄汤治血尿

6.史上最全皮肤病图谱(附治疗方法)

7.【重磅】史上最全的320种皮肤病图谱(修订版)!

8.小儿感染性出疹性疾病记忆策略及皮疹图库!

9.儿童常见色素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鉴别大全

10.舌诊图谱,史上最全

11.61张高清舌诊图谱,图文对照,珍藏版

12.公卫课件解读第三版,史上最全!

13.医院的检查报告,这样一看就懂,以后别再问医生了!

14.张仲林微信公众号皮肤胃病录

15.怀念父亲张开宏——写在父亲去世四周年纪念日

16.港珠澳游记

17.史进前将军书法欣赏

18.仲景林园联[张仲林嵌名联十三]

19.张仲林五十八岁生日祝福诗文录

20.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专治痒疹和胃病

21.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治疗痒疹胃病爱心浓

22.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赞痒疹胃病良医张仲林

23.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24.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治疗痒疹胃病医生张仲林

25.【南方农村报】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26.【潮州日报】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张仲林2019年7月资源回顾

纪念建党98周年诗词选登

广东省医师协会健康传媒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健康传播高峰论坛暨2019年广东省健康科普作品大赛成功举办!

【元元】咏荷花

临床常用95种经验药对

胖人补气,瘦人补血

【元元】咏兰

巳时,补水润胃助运化

【张铁栓】延安

怎样煎中药才能获得好药效?指南来啦!


张仲林痒疹胃病等文章合集(2019年1月版)

张仲林痒疹胃病等文章合集(2019年2月版)

张仲林痒疹胃病等文章合集(2019年3月版)

张仲林痒疹胃病等文章合集(2019年4月版)

张仲林痒疹胃病等文章合集(2019年5月版)

张仲林痒疹胃病等文章合集(2019年6月版)

潮安健康文章合集(2019年1月版)

潮安健康文章合集(2019年2月版)

潮安健康文章合集(2019年3月版)

潮安健康文章合集(2019年4月版)

潮安健康文章合集(2019年5月版)

潮安健康文章合集(2019年6月版)



【免责声明】

张仲林( ID:e41121 )  微信公众号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张仲林观点,版权属于原作者。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对使用张仲林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张仲林不做任何承诺。

邮箱:zhonglinzhang@126.com

编辑:寒香医路(张仲林)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张仲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